主流媒体进国新之国新证券丨国资报告:国新证券二次创业
2025-01-16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
作者:

2022年8月,国新证券正式揭牌,全面拉开“二次创业”帷幕。两年来,国新证券业务发展焕然一新,引发媒体广泛关注。2024年8月以来,通过我们全新打造的“主流媒体进国新”平台,多家媒体记者走进国新证券,实地调研考察国新证券加入中国国新大家庭后的新变化新气象。

今天,推出相关报道第7篇:《国资报告》2025年1月1日刊发的《国新证券二次创业》。

自从2022年8月8日正式加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以来,国新证券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国新证券的前身是华融证券,曾经一度遭遇挫折。两年多以来,国新证券积极主动融入中国国新,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合规建设更加扎实,服务国资央企的成效初步显现。2023年至2024年,国新证券服务央企融资规模共计411.02亿元。在此期间,国新证券已落地服务央企项目34项,已完成服务央企项目23项,为中交集团、中国建材、矿冶集团等41家央企集团提供服务。同时,国新证券与海南、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和市区域国资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

在中国国新组织的“主流媒体走进国新”的国企开放日活动中,记者走进了国新证券。国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文表示:“两年来,在中国国新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国新证券的合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业务模式基本发展起来。我可以负责地说,我们实实在在完成了并入国新前的预期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加入中国国新以来,国新证券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重要功能板块,坚持以国家战略部署为导向,全面融入国新“大协同”格局,融入国有资本运营事业,加强与集团公司的业务协同,实施市场化改革,增强面向国资央企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实现了经营业绩稳中向好,二次创业不断走深走实。

双向奔赴实现快速融入

国新证券融入中国国新的过程是快速且融洽的。张海文表示:“自加入国新后,中国国新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对于业务上怎么协同、文化上怎么融合、人员上怎么交流等方方面面去给予全方位指导。而且,我们的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提质升级。这些都大大加速了我们的融合进程。”

2024年5月14日,中国国新专门召开国新证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聚焦国新证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国新证券在困难时期面临诸多不确定,能够加入国新大家庭,成为国资央企的光荣一员,公司上下也是倍感珍惜,融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国新证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强说。

在企业的并购联合过程中,战略融入和协同至关重要。在集团层面,中国国新成立国新证券战略协同委员会,推动国新证券重要事项的协调会商和落实。在下属公司层面,国新证券对照中国国新“1345”战略目标,聚焦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有序流转,主动在国有资本运营新事业中“找准位、站好位”,确定总体策略和发展思路,制定了公司三年发展计划。张海文表示:“2023年,我们国新证券和国新的业务合作项目,已经有110多项落地了。现在,这些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

在管理融入方面,国新证券对标修订了680余项公司制度,调整授权和流程57项,自觉践行国新管理规范。贯彻国资党建及治理要求,国新证券还修订公司章程,完善制度体系、议事规则、授权体系等。

文化融入是企业并购重组迈上新高度的重要标志。为了加快文化上融入国新的进度,国新证券积极倡导“进了国新门,就是一家人,更是央企人”的身份意识。为此,国新证券举办了国新企业文化和国资监管专题培训、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月活动、编制公司宣传册、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行为规范等,让中国国新的企业文化在国新证券落地生根。

如今,国新证券和中国国新集团内部所有单位建立了协同关系,在证券业务、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方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协同的范围和层次、效应和效果持续提升。首先,国新证券发挥牌照功能,在中国国新集团内提供内部服务。例如,参与国新投资、国新保理、国新租赁公司债,国新保理、国新租赁ABS,国新健康定向增发等的承销发行工作。其次,国新证券发挥分支机构触角优势,共享客户资源。国新证券分支机构在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重要经济圈深耕多年,在当地累积了深厚的资源。例如,国新证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协同国新保理、国新金服、国新咨询等兄弟单位推动业务合作。再者,协同兄弟单位,拓展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在中国国新“一盘棋”的“大协同”氛围中,集团内部的协作单位协同国新证券开展协同营销,共同服务第三方客户,完成了孚能科技定向增发项目、国药控股融资租赁ABS项目、西藏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公司债项目。

据介绍,在后续协同工作推进过程中,国新证券的协同业务将呈现出四大特点:协同重点更加聚焦,协同类型更加丰富,协同层次更加深入,协同覆盖更加全面。未来相关协同业务进一步完成后,国新证券将基本实现业务模式上的全面协同。

国新证券北京朝外大街营业部副主任代永康表示:“自国新证券加入中国国新大家庭后,北京朝外大街营业部也正式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近几年,我们的营业收入每年基本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这也成为国新证券战略重组以来成功融入和高效协同的具体展现。

深化改革实现脱胎换骨

融入中国国新、融入国资央企真正让国新证券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从企业内部看,国新证券的合规建设满足了证券行业和国资国企“双重”监管的要求,合规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在人才队伍建设和薪资激励体系等经营管理方面,国新证券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从企业外部看,国新证券的经营业绩在行业内排名和以往相比较取得了较大进步。近年来,国新证券作为国资央企的一员,努力融入国家战略全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自身品牌声誉进一步提升。

国新证券合规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

国新证券的前身曾经摔过跤、受过伤、吃过亏,甚至面临执业牌照被摘除的风险。风险出清后,国新证券全面融入中国国新,持续加强合规建设,使“合规”深深植入国新证券经营管理全过程。“国新证券融入国资央企后,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合规管理的要求,按照中国国新的合规管理要求,我们这几年一刻不停地做好合规建设。”张海文表示,现在的国新证券不仅要接受证券行业监管,而且被纳入国资国企监管体系,合规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增强。

据介绍,加入中国国新后,国新证券积极推进合规体系建设试点,研究制定实施方案,175项细化措施。如今,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已全部完成,达成了阶段性目标。其次,国新证券开展“合规管理强化年”活动,进一步巩固合规试点成果。再者,国新证券持续强化投行、资管、自营等重点业务领域合规管理,推动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强监管、严执法的形势下,国新证券新开展业务未发生重大风险,从2023年至今,没有接到证券监管的任何惩处罚单。

国新证券的市场开拓持续推进,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近几年来,国新证券经营业绩和行业排名稳步提升。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21亿元,净利润4.84亿元,在市场持续跌宕、监管政策收紧的局面下,逆势稳住了经营基本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国新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在145家券商中,分别排在第50名和第36名,较加入国新前分别提升42名和58名。

从具体的业务分类来看,投行业务上,国新证券完成康乐卫士IPO等标志性项目,股权项目储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2024年上半年市场萎缩的行情下,股权承销排名第34位,债券承销排名第61位,较加入国新前分别上升6位和19位。资管业务上,国新证券完成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授信准入,累计新发行产品共计35只,新成立产品规模合计123.83亿元,其中多只产品在投资范围、产品类型等方面填补产品线空白。财富业务上,国新证券客户数量达158.55万户,较加入国新前增长17%;销售国新“1+N”央企系列指数基金屡创佳绩,销量比肩头部券商;2023年以来先后落地10只券结产品,新增券结销售规模4.35亿元;极速交易“火箭系统”完成开发上线,打造智能算法平台,形成服务机构客户的特色优势。

此外,国新国证投资在管基金18只、管理资产规模30.36亿元,较加入国新前增长51%。国新国证创投顺利展业,助力国新证券形成了“投研+投资+保荐+跟投”的完整业务链条。

国新证券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建强人才梯队。

加入国新后,国新证券开展“薪酬、考核、职级、组织”四大机制改革,构建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薪酬上,国新证券实施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按照“业绩薪酬双对标”原则,实施员工薪酬市场化对标优化,按照“提低、扩中、限高”要求差异化设计固定薪酬宽带表。考核上,国新证券构建“三层六类”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坚定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有序流动。职级上,实施MD职级体系(金融行业常见的一种职称体系,其中MD是Managing Director的缩写,即董事总经理)套改,推动“去行政化”,畅通员工发展通道,为实现职级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夯实了基础。组织架构上,研究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在总公司业务单元引入“赛马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权责边界。

在困难时期,国新证券曾经人员大量流失。如今,国新证券开展人才攻坚“攀登计划”,针对性引进一批中高端专业人才,有效增强关键业务岗位力量。现在,近2000人的国新证券在新的体制机制搭建的平台上干事创业,既成就自己,又推动企业加速实现二次创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国新证券的品牌声誉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国新证券在多个券商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新锐投行君鼎奖”“IPO销售投行君鼎奖”“新锐投行债券销售团队奖”“服务创新创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最佳机构”“中国证券业服务央国企项目君鼎奖”等。此外,还荣获“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单位”。张海文表示:“国新证券品牌声誉的不断提升,既来源于中国国新的品牌形象加持,又来源于我们在服务客户、服务国资央企和地方国企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努力。”

国新证券品牌形象的提升还在于其对社会责任的认真履行。2023年,国新证券累计举办各类投资者教育活动共523场,投资者教育产品制作达108种,助力投资者进行风险识别,增强投资者风险意识。作为国资央企,国新证券积极主动做好帮扶工作。国新证券与湖北省利川市、新疆麦盖提县、四川省宣汉县等6个国家脱贫地区,开展“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工作,2023年全年投入帮扶资金共计48.4万元。

找准定位更好服务国资国企

融入中国国新,国新证券探索搭建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桥梁,打造出服务国资央企的业务模式。张海文表示:“坦白说,各家券商都在从事服务国资央企的业务,但是从占自身业务规模的比重看,国新证券服务国资央企的力度和强度远超其他普通券商。国新证券的央企业务比重达到30%以上。”

2023年至2024年,国新证券已服务央企融资规模共计411.02亿元,目前正在服务40多家中央企业。持续推进广泛对接央企的行动,截至目前,国新证券已进入中国建材、中国船舶、中国华电、中核集团等11家央企或其子公司服务券商白名单库。

2023年5月,国新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成功发行了“华电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这是国新证券首次发行央企绿色公司债券。此外,国新证券在服务国资央企过程中,还实现了公司作为主承销的首单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全国化工行业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等诸多突破。2024年12月9日,国新证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的“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这是国新证券承销的第一只央企母公司公司债,同时也是科创板央企的首只科技创新公司债。

作为一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的全国性券商和全牌照券商,国新证券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国资提供政府影响力管理、资源对接、培育上市平台、债券融资平台整合等七个方面服务,目前已深入服务海南、辽宁、福建、山东等地方国资,有序推进项目,积极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的“根据地”,助力地方国资国企实现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

其中,“9+6”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国新证券服务国资央企的重要方向。加入中国国新以来,国新证券的投行业务单元围绕“9+6”持续开展研究与人员、项目储备,沿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持续开展协同服务。截至目前,国新证券已服务客户涵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由其担任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的科隆新材已于2024年12月5日在北交所正式上市,成为北交所在新“国九条”后第七个成功过会并上市的IPO项目。后续国新证券将持续推进北矿新材财务顾问等战新投行业务。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旗下券商,国新证券以服务国资央企作为本职和首要责任。和其他券商相比,国新证券更加专注服务国资国企,是行业中“唯二”的专注于服务国资央企的证券公司。作为央企控股证券公司,国新证券天然地更深入理解国资监管政策和央企改革发展需要,能够更加深度服务国资国企。展望未来,张海文表示,国新证券牢记“央企姓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发挥功能性作用摆在首位,紧紧围绕“立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服务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大局”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打造“强、优、特、美”的一流券商。

版权所有: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1016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895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0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