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是什么?“C”代表“China”“Color”“Control”,“9”代表“九点控制”,即黄、品红、青、黑、红、绿、蓝、三色叠印灰和纸白九个控制点。简单说,有了这套标准,就可以彻底改变出版印刷行业长期依靠人工和经验的现状,达到用数据和标准来管理质量的目的。
作为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综合性印刷信息服务与科研机构,中印科院在举办中国国际全印展期间,正式发布了由其自主研发,对标国际、国家标准,适应我国国情,面向印刷、表面整饰与印品成型全过程控制与评测的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体系,为我国印刷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搭建了标准化桥梁,提升了我国印刷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
在以标准化推动中国印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印科院一走就是7年。
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的logo
“做我们自己的标准”
2018年,我国印刷行业的整体规模已经位列世界第二,并在迅速赶超,但国内印刷包装行业的质量评价领域一直是个空白,没有自己的质量评价体系。这不仅与我国印刷大国身份不相匹配,更会因为质量评价权的缺失,而削弱整个印刷产业链的竞争主动权。中印科院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印品整体质量评价体系。开启C9的研发,是中印科院研发团队的重大决定。
当研发团队满怀激情准备大干一场时,各种质疑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国外的认证评价体系已经发布使用多年,就凭我们现在这些人如何与其竞争?”“欧美的认证已经遥遥领先,我们如何超越?”
中印科院院长赵鹏飞带队拜访德国(左)、美国(右)标准研究机构
中印科院院长赵鹏飞鼓励大家:“我们中印科院有长期印刷工艺研究的积淀,近年与多个国家的印刷研究机构保持交流与合作,系统研究了多个评价体系的特点。我国印刷评价领域不少资深专业人员已被发展成为国外认证项目的授权专家,可以开展协同合作。我们也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深耕印刷行业60余载,链接全国印刷包装产业链各个环节,我们清楚地知道国内需要什么样的评价体系,适合国情的、实用的、真有用的就是最好的。”听了赵鹏飞的仔细分析,研发团队豁然开朗。
攻坚克难
研发国产自主品牌的印刷包装评价体系,离不开对全行业的需求调研。从相关管理部门到高校,从印刷企业到设备、耗材厂商,中印科院广泛挖掘行业需求,借鉴先发项目经验,寻求支持与合作伙伴、聘请专业人才,打造自身专业的研发力量,逐渐丰富自己的“工具箱”。
中印科院研发团队到企业调研和验证
科研工作枯燥且漫长,需要不断更替完善方案,进行大量实验,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工,但短期内却见不到经济效益回报,这让整个团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的不断尝试,换来了大量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中印科院团队相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刷品质量控制测试条和数字印刷评价软件,符合我国印刷国情的色彩描述文件,并推出了比国外评价体系更具优势、更适应中国国情的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体系。
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体系发布
酒香不怕巷子深
C9发布之初,只有2家企业申请C9评价,评价收入仅有4万元,项目面临严重亏损。“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应用C9。”中印科院团队为C9的推广又忙碌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C9在河南新华印刷集团等行业内龙头企业陆续落地,有效助力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控的水平,C9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其科学性与服务能力也得到了验证。此后,行业内企业开始主动接触C9。
中印科院团队的耐心和细心,也让C9赢得了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在中宣部印刷发行局指导下,中印科院连续举办三届“出版印刷高质量发展闭门座谈会”,为出版机构、印刷企业搭建共同研究、探讨书刊印刷共性技术难题的平台,分享C9评价与服务的成功案例。C9逐步得到行业的全面认可。
2024出版印刷高质量发展闭门座谈会现场
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中印科院在以C9推动印刷行业工艺流程标准化的过程中,成为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主动承担起印刷装备标准化、数据标准化的推动者角色。中印科院将协同行业力量,共同将我国印刷行业先进的技术与优秀的国家标准推向国际,为全球印刷行业标准建设贡献中国力量。